
内存数据库的真正优势
什么是内存数据库?简言之,内存数据库是一种将内容存储在计算机内存中而非磁盘存储器等传统位置的数据库。对于大多数业务应用而言,存储和检索数据所需的时间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完成任务的速度。尽管从磁盘中检索数据只需几毫秒,单看似乎微不足道,但当检索成千上万条记录时,这些延迟会严重影响系统的速度和性能。而如果将数据存储到内存中,几乎可以实现即时访问。
当今企业都需要实时信息。换言之,他们需要知晓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而不是昨天、甚至几分钟前发生的事情。企业希望他们的计算机系统能比传统系统更快速地执行更多任务,这样才能紧跟瞬息万变的世界。显然,内存数据库就是解决之道。但直到最近,内存成本都十分高昂,而且计算机系统也不能高效处理所需的大量内存。不过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发生改变。新式数据库能为当今的企业用户提供他们所需的速度和响应能力。为内存数据编写的程序只需较少的指令,就能更快速地执行任务。用户查询可以即时反馈结果,不会出现传统数据库系统常见的延迟。
内存数据库也称“实时数据库” (RTDB),自 20 世纪 80 年代问世以来,主要应用于对响应速度要求颇高的行业,例如电信业、银行业、旅游业和游戏行业。如今,内存和系统硬件的成本不断降低,所有行业和应用(包括 ERP 系统,了解什么是ERP)都能够使用内存数据库。
内存数据库的应用现状
内存的优势
快速读写数据是内存数据库的主要特征,能够提高业务应用的处理速度和响应能力。而应用开发商很快发现,这种快速响应能力和处理能力还有助于重新设计许多其他工具和程序,交付更多价值。当数据库完全基于内存数据库构建时,内部数据模型和流程的设计可以得到显著优化。
数据模型:针对传统技术开发了多种不同的数据库结构,能够优化不同任务的数据访问:
- 行式数据库(传统模式)
- 列式数据库(大规模快速响应访问有限数据子集的请求)
- 特殊数据库(适用于非结构化数据)
- 其他数据库(可在某些情况下加快数据访问或满足特殊要求)
新式内存数据库可在同一系统中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包括结构化交易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如语音、视频、自由格式文档和电子邮件等。所有数据都支持快速访问。
加快处理速度:内存数据库只需较少的 CPU 指令就能检索数据,因此处理速度比传统数据库更快。利用这一优势,开发人员可以在应用中添加更多功能,而且不会影响系统的响应速度。此外,内存数据库还支持并行处理,同时处理多个数据子集(列),这将进一步提高处理速度和处理量。
提供工具组合:传统系统将交易数据存储在传统数据库中,而这个数据库只能供联机事务处理 (OLTP) 工具访问。如果想要获取分析视图,通常需要将数据移至单独的数据库(数据仓库),然后使用联机分析处理 (OLAP) 工具对大型数据集(或大数据)进行分析。而新式内存数据库可以同时支持 OLAP 和 OLTP,消除了冗余存储和数据传输延迟问题,用户无需担心仓库中数据的完整性和及时性。
节省数字空间:传统数据库通常存储了大量冗余数据。例如,系统会为更新的每一行内容创建副本,并添加组合数据集表,从而增加空间需求和维护需求。列式数据库不仅能消除上述 OLAP/OLTP 方面的冗余,还会保存数据库中所做的更改。
提供实时洞察:新式内存数据库嵌入了分析功能,可以基于实时交易数据提供业务洞察,生成实时警报和运营报告。
新式内存数据库的工作原理
将企业的所有数据存储到内存中会降低效率,而且也没有必要。企业可以将部分数据存储到内存中(称为“热存储”),将部分数据存储到磁盘中(称为“冷存储”)。这种用冷热命名的方法源自云计算行业开发的信息处理模式。
ERP 系统的热存储与冷存储示例
在计划向内存数据库迁移的过程中,实施团队需要确定现有数据的分类方式,将历史数据存到冷存储中,将当前活动数据存到热存储中。此外,还必须制定归档标准,确保正在使用的系统和数据处于最佳状态。
内存数据库系统设计了持久层,用于记录所有交易和变更,提供标准的数据备份和系统恢复服务。持久层不仅可以支持内存数据库系统全速运行,还能确保断电情况下也可维护数据。
采用内存数据库,就是现在!
新式内存数据库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为什么?因为数字化企业不能使用昨天的数据制定今天的决策。如今,内存成本越来越低,容量也在稳步扩大。对于需要利用实时洞察在当今经济环境下实现快速发展的企业而言,内存数据库实属理想之选。